• 欢迎来到华度  !      登录|注册      
  • 全国热线:0354-2039539/13610640072
 

标题:中国竟有一少数民族是从葫芦里出来的?

我国至少有20多个民族拜匏,也就是崇拜葫芦,并有葫芦神话相伴随。闻一多在《伏羲考》中,列出了与葫芦相关的神话49种;据统计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就发现葫芦神话119则。上古神话中作为人类始祖的伏羲、女娲,皆看作是葫芦的化身。

 

 

自今日起,小编为大家为大家准备了葫芦系列传说故事,希望你在闲暇之余,了解葫芦文化的同时,能够重温儿时母亲为你讲故事的快乐时光!

 

中国有一少数民族,叫做拉祜族,《牡帕密帕》是拉祜(hu)语译音,是拉祜族民间流传最广的一部长篇诗体创世神话,流传于云南省思茅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境内。

 

2006年5月20日,云南省思茅市申报的“牡帕密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牡帕密帕》中记录有这么一则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宇宙没有任何东西,是"厄萨"创造了地球,创造了宇宙间的自然环境,但没有人类,厄萨觉得寂寞,于是种下葫芦。

 

这一天,只见澜沧江上飘着个葫芦,要知道,这只葫芦并不是普通的葫芦,正是厄萨种下的那只。一群小鸟看到后就飞到葫芦的上面,用他们很长的嘴巴试图把这个葫芦啄通个洞,看看里面的世界,他们啄了三年连三个月,虽然皮子已经不在了,但是不管它们怎么啄,那葫芦始终还是不烂,这时食米鸟才发现自己的嘴巴只有那么短的一点了,自言自语到“不能在啄下去了“,它们再坚持也无济于事了,就这样半途而废的走了。

 

葫芦已经飘到江边水浅的地方,这时一只老鼠看见有个葫芦,就上去咬了一口,由于食米鸟给它打下了前面的基础,老鼠一口就把葫芦咬通了,这时奇迹出现了,里面出来和很小的人。男的叫"扎笛",是葫芦的儿子,女的叫"娜笛"是葫芦的女儿。

 

扎笛和娜笛长大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扎笛砍来最好的泡竹,找来最好的葫芦,找到蜂蜡和树槽,做出了第一只葫芦笙

 

牡帕密帕动画片娜笛人物造型

 

随着扎笛、娜笛年岁的增长,厄萨叫他们俩结婚,但他俩认为他们同是葫芦里走出来的兄妹,不能结婚。厄萨通过滚石磨、滚筛子、簸箕等办法让他们结婚,但都没有达到目的。

 

娜笛有一响篾(口弦),是用砍来最好的金竹做成的,弹起响篾象夜莺歌唱,吹起葫芦笙象布谷鸟欢唱,而扎笛则有之前他们共同做的葫芦笙。厄莎寻来灵药,给响篾、葫芦笙分别放上相思药,扎笛吹葫芦笙就想到妹妹,娜笛弹起响篾就想起哥哥。

 

牡帕密帕动画片场景

 

 

不久,扎笛、娜笛热恋起来,重新相伴在一起,兄妹终于结为夫妻。经过十月怀胎,娜笛生下了十三对孩子。扎笛夫妇养不了,厄萨又叫来狗、猪、牛、虎等十二种动物帮助娜笛喂养孩子。孩子长大后,便以12种动物命名。拉祜、佤、哈尼、彝、傣等九个民族正是扎笛和娜笛所生的九对孩子。

 

至此,拉祜族是从葫芦里面出来的传说流传至今。拉祜族认为他们是葫芦的后代,把葫芦看成是祖先的化身和全民族的吉祥物和生活伴侣。拉祜族用葫芦装水酒,装火药、储藏谷种,做芦笙。葫芦有许多优点,装水清凉,装酒不变味;装谷种装火药不易受潮。拉祜人出门总离不开葫芦,尤其是男人,身上至少要带三个葫芦,一个装水或酒、一个装火药、一个就是葫芦笙。

 

拉祜族人日常生活合影

 

对葫芦的信仰体现了山区拉祜族长期同大自然的密切关系和生存奋斗历程。拉祜族的服装就是“葫芦娃”穿的服装,同时拉祜族人还把每年农历十月十五定为葫芦节。节日来临时,人们供葫芦、跳葫芦笙舞、跳摆舞、唱葫芦史诗、玩葫芦游戏等活动,都是源于葫芦信仰而产生的。葫芦节民族特色浓郁,活动丰富多彩,是全民歌舞狂欢的喜庆场合,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

 

 

拉祜族图腾

 

至今,拉祜族人依旧把葫芦作为标志,认为葫芦象征着吉祥幸福的美好心愿及向太阳奔去的精神追求。